Many of the people around them devoted themselves to this charity

前者旨在培育一個開放的、不斷擴大的互助社會。在這個社會裏,A幫助B是希望B能在有條件的時候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:C、D、E、F、G。當然,B可能幫助A,也可能不幫助A,但這無關緊要。畢竟,人與人之間的互助已經交織成無限延伸的網絡,互助的社會氛圍已經形成。 大部分人對網上捐款抱著懷疑的態度,認為網上管道是不安全的。大家有這種擔憂是正常的,畢竟網上存在風險。但是如果你找到的慈善機構是正規靠譜的,那大可放心。有的也有網上通道,可選擇單次捐款和每月捐款,按個人情況選捐款方式。目前已有眾多扶貧農戶的案例,大家有需求可監督。傳統感恩的主要思想是,如果一個人得到別人的恩惠,那麼當他有能力的時候,就應該加倍回報恩人,也就是所謂的“滴滴丹麥,春回大地”。只要願望成真,他就“不再欠任何人”,也沒有動力去幫助更多的人。與上述社會相比,一個強調感恩的社會更像是一條連接捐贈者和接受者的封閉雙向線,通常不指向不知名的第三方。這樣的社會顯然不利於建立更開放、更廣泛的互助社會關系。 兩百多年前,盧梭就認識到:“行善就要自由而不受約束地行善,剝奪行善的樂趣就是把行善變成義務。”甜蜜的享受也因為實現它的壓力而成為一種無聊的負擔。“在我看來,對於受援國來說,接受援助的自由和接受援助的自由也應該得到尊重。 我認識一位退役士兵,他最喜歡的愛好是去廣東、廣西、湖南、貴州等地資助貧困地區的低收入兒童。最多的時候,他資助了6名學生,並帶領身邊的一大批人加入了這個慈善機構。他告訴我,他之所以選擇做慈善,主要是因為他在十幾歲的時候拿著助學金讀完了高中,現在他有能力也願意幫助像他這樣讀不起書的孩子。我認為,如果他不是想幫助更多的貧困兒童,而是想報答當時資助他的人,然後又覺得自己不欠任何人,那麼他可能就不是在做慈善,而只是“報恩”。 相關文章: 公益是指公眾的福祉和利益 參加公益活動的好處 從公益中體驗自己 抓扶貧、抓脫貧、抓公益,不能只為他人謀福利 我覺得我們還沒准備好做慈善